跳到主要内容

方 等 門

一、 大寶積經

四十九會,一百二十卷,八十餘萬字。大正藏第十一册,中華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十一册)。唐· 南印度三藏沙門菩提流志譯并合。

菩提流志,此云覺愛。南印度人。年十二,就外道出家。年逾耳順,方廻心學佛,習頭陀行,學通三藏。高宗聞其遠譽,於永淳二年(公元六八三)遣使迎接,譯諸經論。中宗神龍二年(七○六),於崇福寺譯此經。開元十五年(七二七)十一月五日,寂於洛京長壽寺,春秋一百五十六。(高僧傳三集)

大寶積經易檢表

會 目卷 數卷 次譯 人别 譯
三律儀會第一31—3唐· 菩提流志大方廣三戒經
無邊莊嚴會第二44—7唐· 菩提流志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78—14西晉· 竺法護佛説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浄居天子會第四215—16同上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217—18唐· 菩提流志佛説無量清浄平等覺經
佛説無量壽經
佛説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
過度人道經
佛説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不動如來會第六219—20同上佛説阿閦佛國經
被甲莊嚴會第七521—25同上
法界體性無分别會第八226—27梁· 曼陀羅仙
大乘十法會第九128元魏· 佛陀扇多佛説大乘十法經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129唐· 菩提流志佛説普門品經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530—34同上
菩薩藏會第十二2035—54唐· 玄奘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佛爲阿難説處胎會第十三155唐· 菩提流志佛説胞胎經
佛説入胎藏會第十四256—57唐· 義浄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358—60唐· 實叉難陀文殊師利佛土嚴浄經
文殊師利佛刹功德莊嚴經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1661—76北齊· 那連提耶舍父子合集經
富樓那會第十七377—79姚秦· 鳩摩羅什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280—81隋· 闍那崛多佛説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182曹魏· 康僧鎧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佛説法鏡經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283—84唐· 菩提流志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185同上幻士仁賢經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286—87同上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288—89元魏· 月婆首那
優波離會第二十四190唐· 菩提流志佛説決定毗尼經
佛説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291—92同上發覺浄心經
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293—94姚秦· 鳩摩羅什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195唐· 菩提流志佛説須賴經 魏譯
佛説須賴經 涼譯
勤授長者會第二十八196同上菩薩修行經
佛説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197同上佛説優填王經
佛説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198同上佛説須摩提經
佛説須摩提菩薩經
須摩提經
恒河上優婆夷會第三十一198同上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199元魏· 佛陀扇多佛説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1100西晉· 聶道真佛説離垢施女經
得無垢女經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1101唐· 菩提流志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1101同上文殊師利所説不思議佛境界經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4102—105隋· 達摩笈多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佛説如幻三昧經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半卷106—108唐· 菩提流志太子刷護經
太子和休經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二卷半106—108東晉· 竺法護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佛説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2109—110隋· 闍那崛多大乘顯識經
浄信童女會第四十1111唐· 菩提流志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1111元魏· 菩提流支佛説大乘方等要慧經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1111唐· 菩提流志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1112失譯人名佛遺日摩尼寶經
佛説摩訶衍寶嚴經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2113—114北涼· 釋道龔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半卷113—114唐· 菩提流志
文殊師利説般若會第四十六一卷半115—116梁· 曼陀羅仙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2117—118西晉· 竺法護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1119唐· 菩提流志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1120同上毗耶娑問經

三律儀會第一

三卷(一—三),二萬二千餘字。

佛住耆闍崛山,坐大蓮華,與八千比丘,八千大菩薩,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及天龍八部俱。摩訶迦葉請問:攝受何法修行,增長成熟諸如來道,取諸功德,增長證入無上菩提,得不退轉。佛告以:求佛智慧、力、無畏者,無有少法爲其可得;無所依倚,種諸善根。若有所得,即爲著想。乃至備明執著過患。亦明法滅天人悲嘆等事。後明在家菩薩種種三法。

佛告迦葉:若諸衆生,求佛智慧、力、無畏者,是等衆生,無有少法爲其可得。無所依倚,種諸善根。迦葉!菩薩乃至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所得者,即爲著想。若著想者,於佛法外,起有爲想;於有爲外,起無爲想。即於佛法而生想著,及起解執。起解執時,於佛法中堅住不捨。當知是人,不名爲向無上佛道。

菩薩行者,實無所行,是菩薩行。

迦葉!如是菩薩,具足護持最初浄戒,心不貢高,不造無間業,不犯比丘尼,不親近諸俗人家,遠離殺生,及不與取,欲邪行法,離虚誑語、離間、粗惡、雜穢語言,遠離欲貪、瞋恚、邪見。既不自惱,亦不惱他。不與欲俱,亦不受欲。不爲博戲,亦不教他。終不親近不男之人。不往淫女、寡婦、處女之家。不近他妻。亦不親近羅捕魚、鳥、畋獵、魁膾、旃荼羅等。於飲酒人,不執其手而與鬪諍。離此諸事,如避惡狗,旃荼羅輩。由住慈心,於彼一切所遠離者,乃至不起一念惡心。

有二十處應當遠離,何等二十?謂:離女人;亦不與他調戲、粗言、論議、諍訟。於父母處,及佛法僧,離不恭敬。若諸女人,減二十衆,不爲説法;除有男子。終不往詣比丘尼、尼僧説法會處。不應問訊諸比丘尼。不與女人作其書疏。或爲他人傳書送彼。應付丈夫,勿付婦女。於一切時,親族别請,悉不受之。不以欲心經須臾頃住女人前。又亦不應捨離本居,往其屏處,而與女人共爲談説。不得隨逐比丘尼行。若比丘尼所施衣服,不應受用;除在四衆演説法時,爲説法故,有施衣者,應生是心:猶如大地,然後受之;不應别觀施者之面。若聞有尼勸導施衣,不應受用。若比丘尼勸請受食,設令病苦,終不受之,況復無病?若有寡婦而來請食,僧數不滿,亦不受之。又亦不應入尼衆内。不應唤彼比丘尼來。若比丘尼來唤菩薩,應離住處,拱手仰頭背面而捨去。若説法時,有比丘尼來禮其足,無令足動;但應目視雙手掌中。

(讀此可知:出家菩薩,雖行菩薩道,仍須具足聲聞律儀。今時多不如法,是謂末法法滅衰相,如後文説。)

善男子!不應唯身修習精進,亦當勤心正念一處。於諸境界,勿起貪瞋。爲求一切智故,起堅牢誓。聞是法已,成就信心,應當修學。

迦葉!若有趣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等,適聞此法,不能生於如實深信,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修學故,證得菩提,非不修學而能證得。若不修習得菩提者,猫、兔等類,亦應證得無上菩提。何以故?不正行者,不能證得無上覺故。何以故?若不正行得菩提者,音聲言説亦應證得無上菩提,作如是言:我當作佛!我當作佛!以此證故,無邊衆生應成正覺。

迦葉!我滅度後,末法之時,及與汝等已般涅槃,不爲諸天之所衞護,當於爾時,多有衆生聞我功德,發菩提心;於中或有諸比丘等。雖發無上菩提心已,而便安住二十法中。何等二十?所謂:親附諸比丘尼,受不浄食,貪著美味,受比丘尼勸化飲食。迦葉!譬如今世多聞比丘,住阿蘭若,或聚落中,勤修習法;於當來世諸比丘等,亦復如是,於聚落間,或阿蘭若,與比丘尼聚集言談,問答法義,彼諸比丘及比丘尼,多生染心,少生法心。迦葉!汝觀是輩,得菩薩名,墮大危險,取於惡趣!當於爾時,初爲法緣而相親附,互相見已,欲火燒心,動於唇口,表其欲念。彼相近時,初爲弟子,以阿闍梨法而申禮敬;自此之後,當漸遣使,通致語言,道路期會,或於街衢,或在寺内,遥相瞻視,於出入時,問其所由,互稱親族,結爲姐妹;彼等由是數相見故,而相習住;既習住已,生於染心;生染心已,共爲穢事;爲穢事已,更以非梵行名而相呼召。由行非法,退失菩提及以善趣,遠離涅槃,棄捨如來,違背正法,厭惡於僧。在於屏處,起欲恚害諸惡尋思。是人無有菩薩勝業,四浄梵行。

復次、迦葉!當於爾時,有人詐現修菩薩行,便自顯揚,生於放逸。生放逸已,謂勝獨覺及阿羅漢。住於非理,名不可治。當墮惡趣。

迦葉!世若有人,於别解脱起違背想,則爲於佛力無所畏而生違背;彼若於佛力無所畏生違背者,則於去來現在諸佛而生違背。由此未來所受異熟無量大苦。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受地獄苦,比前衆生所受苦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乃至算數、譬喻、優波尼沙曇分亦不及一。

迦葉!我終不聽執著我見、衆生見、壽者見、補特伽羅見者,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我若不許,強出家者,皆爲是賊!食重信施,亦不成就真比丘戒。

迦葉!寧當絶食至於六日,不於我法得出家已,食重信施,起於我見、衆生、壽者、數取趣見,乃至涅槃見。是故菩薩應發精勤,不應執著我、衆生、壽、數取趣見、有見、涅槃見。爲斷一切見故,應當説法。若諸女人等,趣無上菩提,我及無量佛,皆當安慰彼。速成男子身,得見於彌勒;供養彼如來,所求悉如意。應學諸智者,浄信而出家;堅固樂欲心,多聞學持戒。於彌勒佛前,得受其記别。

卷三中,明在家菩薩種種三法。

佛告迦葉:是經名曰《説三律儀》,亦名《宣説菩薩禁戒》;亦名《同入一切諸法》。

别譯一種

⑴【大方廣三戒經】

三卷,二萬餘字。大藏第十一册(六八七),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北涼· 沙門曇無讖譯。即大寶積經第一、三律儀會同本别譯。

無邊莊嚴會第二

四卷(四—七),三品,三萬一千餘字。

無上陀羅尼品第一

佛住迦蘭陀竹林,無邊莊嚴菩薩,爲諸菩薩,請問微妙法門,佛爲説:如來之智,攝諸善巧,有所宣説,無不清浄,隨根成熟,法皆平等,自性清浄,如實了知,而無有法了不了者,以一切法皆假名説,不可施設,亦無示現,皆真勝義,不住分别,亦非不住,乃至如幻、如夢、無有高下。以此清浄弘誓攝衆生時,實無少法而可著故。復説法門陀羅尼句,廣説陀羅尼門理趣差别,智慧善巧。

如來常説: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以於諸法能善了知,名爲佛法。諸法本性與佛法等,是故諸法皆是佛法。由能了知法非法故,説能了知一切諸法。

若復有人,於日日中,稱説如來名號功德,是諸衆生,能離黑闇,漸次當得燒諸煩惱。如是稱念南無佛者,語業不空。如是語業,名執火炬,能燒煩惱。若復有人,得聞如來及佛名號,離諸黑闇,與彼衆生爲涅槃因。

出離陀羅尼品第二

説佛十力,及説陀羅尼(呪)二章。

清浄陀羅尼品第三

佛先以神通力,令此衆會見十方佛,及聞説法。次説四無所畏,及説十四呪,説頌竟,勸持、結益,然後無量辯才菩薩請問結名。

若不了諸法,自性不可得,彼則行於相,不得陀羅尼。諸法如虚空,由是説開示;虚空及開示,二俱無所有。此二離於有,諸法亦空無。如是解法者。彼能獲總持。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

七卷(八—一四),五萬二千多字。西晉· 竺法護譯。

佛遊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四衆人等,説大士業,法名浄濟。金剛密跡稱歎方便、智度二業,當成佛道。寂意菩薩請密跡敷演如來秘要,佛亦勅之。密跡誡衆勿怖,先説四不思議。寂意入定,散華作供。密迹乃説諸菩薩密,引古帝釋善自在,化作仁良蟲,以身肉普救國人病,明身秘密。

次明言密,引古寂然梵志,答樓夷仙樹葉多少之數。樓夷,即舍利弗。寂然,即釋尊也。次説心密,大衆獲益,地動、雨華。雷音菩薩以神通力,先以天樂讚歎法門,次來禮佛,傳雷音王佛問訊之命。衆會乃問密迹夙因,佛具述千佛探籌,樓由最後;及法意、法念二弟,一願作金剛力士,侍衞千佛;一願作梵天,勸請千佛轉法輪。今密迹,即法意也。次説行佛道業三十二事。

寂意復問如來三密,密迹先説身密,引應持菩薩不見佛頂事證。又明佛不受食,諸天取去濟苦衆生等事。大衆獲益,天樂自鳴,世尊摩頂讚印。

次説口密,具明六十種音,引大目連窮佛音聲不得邊際事證。及説呪二十二首,廣明如來言詞不可限量。大衆獲益。次説心秘要,現瑞、獲益。又、地裂出水,高灑世界,表持經瑞。

寂意復請密迹具説如來苦行、莊嚴道樹、降魔、受供、轉法輪事。衆復獲益。佛讚印之。

寂意又問寂然淡泊等義,佛詳答之。衆又獲益,欲知密迹何時成佛,佛爲授記。

密迹請佛於曠野國七日受供。佛於昆沙門宫應病説法,令各獲益。又爲護世四王説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爲密迹説菩薩十事無瞋恚法,八法心無恐懼,四事而得自在,四事入於法門,八力致開士行。密迹宣呪,諸天偈讚。

佛還靈鷲,阿闍世王來見,佛爲説密迹夙因。密迹以金剛著地,王及帝釋、目連、皆不能擧。因爲王説:有十大法,逮得大力,及説仁和八法,往來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問。(王問:何謂信坐?佛言:善友所坐。……)。答賢王天子寂然之義,讚其從阿閦國來,入法室總持。密迹請佛建立法典,佛周觀四方,説頌建立。並述往事以結成之。

别譯一種

⑴【佛説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二十卷,二十五品,六萬餘字。大藏第十一册(七○四),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七十一册)。宋· 沙門法護共惟浄等譯。

  • 菩薩身密品第一
  • 菩薩語密品第二
  • 菩薩心密品第三
  • 震吼音聲菩薩來會品第四
  • 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
  • 菩提道品第六
  •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
  •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
  • 如來心密不思議品第九
  • 稱讚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功德品第十
  • 菩薩苦行超勝以受食緣成熟衆生品第十一
  • 菩薩詣菩提場品第十二
  • 降魔品第十三
  • 轉法輪品第十四
  • 所緣品第十五
  • 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授記品第十六
  • 無二無説品第十七
  • 入曠野大城受食品第十八
  • 護世品第十九
  • 去來品第二十
  • 勇力菩薩先行品第二十一
  • 阿闍世王問答品第二十二
  • 賢王天子品第二十三
  • 總持功德讚説譬喻無盡品第二十四
  • 囑累正法品第二十五。

即金剛力士會同本别譯。

浄居天子會第四

二卷(一五、一六),一萬四千餘字。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大菩薩比丘衆六萬人俱。佛於食後入三昧,震動大千,諸天來集。金剛摧天子説偈問法,佛爲説菩薩百八夢相。先標,次釋。後偈明菩提心無有退轉,衆生行不可思議。六萬天人得不退轉,十八那由他天人發菩提心,十千欲退菩薩,捨除罪過,徑登補處,與彌勒同時成佛。